找到30条结果,用时0.101s
  • 漫谈脾风马脾风慢脾风

    ...资鉴别,亦冀同道斧正。1脾风脾风之名,首见于《黄帝内经》。其意有二:一指长夏外来风邪侵犯脾脏,出现多汗恶风、身体怠惰、四肢不欲动、面色萎黄、不欲饮食等脾气虚弱,或兼风邪外感为特征的病证。《素问·风...

   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;在线期刊;中医儿科杂志;2006年第2卷第5期
  • 孙良生等:久病入络学说的内涵及生理功能简释

    ...然“久病人络”的学术思想萌芽于春秋战国时期的《黄帝内经》,但一直以来,历代医家对“络”的含义都不是十分明确,未形成一个较明确的认识。因为对络的“名不正”,则“言不顺”,历代医家未能很好地用之于指导临床...

    参考资料合作平台;医学论文;中西医结合论文;中医中药
  • “内知曰神”刍议(二)———中医典籍有关鼓膜的认识与描述

    ...言简意赅,也最早地反映了审度鼓膜的意识。   3《内经》用“宗脉-别气”说认识鼓膜   《内经》中说,人身经络中的血与气都要上升到头面,并分别进入七窍,眼耳鼻舌才能各具功能(《灵枢·邪气脏腑病形》:“十二...

   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;在线期刊;中华现代耳鼻喉杂志;2004年第1卷第1期
  • 中风病临床治疗体会

    ...性在脑,不在心”,否定了“心主神明”之论。自《黄帝内经》以后,历代医家对“脑主神明”的认识逐渐深化,为什么掌握了现代高科技的中国人反不能弃“心主神明”立“脑主神明”呢?2.用“脑主神明”指导临床治疗2.1...

    参考资料合作平台;医学论文;中西医结合论文;药物与临床
  • 中医眼科学发展简史

    ...过,最初多散见于各种书籍文献之中。以后,随着《黄帝内经》、《神农本草经》、《伤寒杂病论》等医药专书的出现,有关眼与眼病的知识,在医药书籍中开始有了比较集中的记载和论。如早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,就有关...

    参考资料中医中药;中医文化
  • 第二节中医眼科学发展简史

    ...过,最初多散见于各种书籍文献之中。以后,随着《黄帝内经》、《神农本草经》、《伤寒杂病论》等医药专书的出现,有关眼与眼病的知识,在医药书籍中开始有了比较集中的记载和论。如早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,就有关...

   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;医源图书馆;教材类;中医眼科学;第一章 绪言
  • 浅述中医对脑的认识

    【摘要】本文从《内经》及历代医家对脑的生理解剖的认识入手,比较系统地阐了脑的生理功能,脑与人身三宝——精气神的关系以及脑与肾的关系,认为脑是精气神汇注之脏,以精气为体,神明为用;脑髓之源滥觞与肾,脑...

   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;在线期刊;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;2009年第5卷第2期
  • 中医对肺纤维化的病机认识及治疗思路

    ...出“是主肾所生病者,口热舌干,咽肿,上气嗌干”。《内经》指出本病的主要症状有“不得卧,行而喘者”,“劳则喘息汗出”、“烦满喘而呕”等,《金匮要略》中的“脉沉小迟,名曰脱气,其人疾行则喘喝……”则与本病...

    参考资料合作平台;在线期刊;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;2004年第2卷第1期;中医中药
  • 论中医理论构建的基本原理

    ...构建起始到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从未中断,如解剖学自黄帝内经以后,北宋时期出现了最早的人体学解剖图谱——《欧希范五脏图》与《存真图》,表明lI世纪以前中国解剖处于世界领先水平,直到清代王清任仍投身人体解剖的观...

    参考资料中医中药;中医临床;临床讨论
  • 李家庚治痹证经验

    ...验案三则于次,以供同道参考。  “痹”首见于《黄帝内经》,在《素问·痹论》谓“风寒湿三气杂至,合而为痹也”。经历代医家归纳总结,凡是由于风、寒、湿、热等外邪侵袭人体、闭阻经络、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的以肌肉...

    参考资料求医问药;专家门诊;名家医案

相关搜索: